李大爷退休后,每晚都习惯喝一两白酒,时常笑称这是“酒精养生”。他认为,少量喝酒能助眠、通血脉,自己坚持这个习惯已经好几年了,感觉身体也没什么问题。不过,众多医者对此观点持保留态度。少量饮酒真的能养生吗?其实,关于少量饮酒的“好处”,一些人常引用国外的研究来佐证。例如,有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适量的情况下饮用酒精饮品,或许有助于减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然而,这种“适量”往往因人而异,而且多数研究发现的是一种“关联”,并非直接因果关系。特别是对中老年群体而言,长期酗酒的潜在危害远超其可能带来的丝毫好处。
权威研究的真相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明确指出,酒精没有所谓的“安全饮用量”,任何量的饮酒都有潜在健康风险。长期少量饮酒可能影响肝脏健康,引起肝细胞受损;另外,酒精还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慢性刺激,增加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长期饮酒的风险远超益处,更有研究表明,即便是少量持续摄入酒精,也会显著提升肝癌、胃癌及口腔癌等癌症的风险。与之相较,那些被吹捧得天花乱坠的所谓“好处”,在权衡之下,显得极其渺小且微不足道。
年迈的李大爷所拿到的那份详细且令人担忧的肝功能检测报告回到李大爷的故事。李大爷在体检中发现自己肝功能有些异常,医生问询后得知他长期饮酒。医生表示,虽然李大爷喝的量不大,但酒精的慢性累积效应却非常明显。再加上年龄增大,肝脏的解毒能力逐渐减弱,这样持续下去,肝脏问题只会加重。适量饮酒并非完全无害,误解其益处可能导致过度饮用,从而忽视酒精对健康的潜在负面影响。“适量”一词经常被误用。每个人对酒精的承受力各不相同,年龄、性别和健康条件都是决定酒精如何被身体处理的关键要素。有些人以为“一两酒量”是适量,其实早已超出了健康的范围。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应限于25克以内(大约等同于一两白酒的量),而女性则需更为谨慎,保持在15克以下为宜。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一种“养生”的方式。
实用建议:控制与替代李大爷最终决定减少饮酒,医生建议他用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代替,比如晚上喝杯热牛奶,有助于放松神经;或是进行20分钟的轻松散步,帮助睡眠。喝酒可能是一种短期的“享受”,但长期来看,哪怕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若真想“养生”,还是得多做些对健康有利的事情,而不是在酒精上寄托希望。维护健康的基本防线,始于微调日常小习性。